聚焦 | 1个“链长”和6900余家“链企”的故事
飞驰在神州大地的“复兴号”一列动车组,需要4万多个零部件,多少家企业参与其中?
“全产业链企业关联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国内20余个省区市的2100余家配套企业,产业拉动效应达到1∶5。”“复兴号”制造企业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这样回答。
在这条产业链上,中车是“链长”,串联起6900余家“链企”,一个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故事由此展开……
墨西哥第三大城市蒙特雷,装载“中国造”弹性车轮的轻轨列车两年多来安全运营超660万公里,累计载客近1亿人次。
中车刚接到蒙特雷轻轨列车订单时正逢疫情,全球供应链按下暂停键。如何用国内的弹性车轮替代进口的同类产品,成为中车能否按期交付的关键。
弹性车轮是一种在轮箍和轮芯之间镶嵌橡胶的车轮,装配精度须控制在±0.025毫米之内,其核心技术曾一度由国外供应商掌握,成本、交货周期、售后、检修都不可控。
九方装备,曾是一家传统制造企业,但技术储备充足,试制出弹性车轮是其向先进制造企业转型的重要目标。
攻关过程中,企业消耗的大量轮箍、轮芯、压环、橡胶等材料装满了一个100平方米的仓库,最终拿出首款国产弹性车轮。
要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必须有专业化的试验能力。在中车的技术支持下,又经过两年攻关,他们研发了一套低噪弹性车轮的试验测试方法及新设备,建设完成我国首台(套)自主化设计生产的滚动疲劳试验台。
得益于这家“链企”的国产化替代,中车提前两个月交付首批蒙特雷轻轨列车。
“在‘链长’带动下,我们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学习借鉴了成熟管理经验,实现了‘跟车出海’。”九方装备总经理周后葵说,正是因为中车与产业链配套企业共享成熟的生产制造、管理经验、市场渠道,企业才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品。
中国中车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唯一一家产业化集团,业务范围涵盖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机械、各类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零部件,产业链主要企业6900余家。
目前,中车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制造积累的丰富技术创新、研发管理经验,延伸到300多家产业链、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引导其在技术、工艺、质量等方面改进提升,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脱颖而出。
“5年前,我们就着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促动产业链全面推进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等各业务板块国产化替代,加速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转变。”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说。
2022年1月,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为北京冬奥会量身打造的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停车精度在0.5m以内,受到世界各地运动员和记者的赞誉,被网友称为“国货之光”。
列车要实现这项功能,需要综合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通信等前沿技术,这对于各系统产业链的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车长客作为主机企业制定顶层标准,中车四方所等中车链上企业围绕车顶天线、车内接收系统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
为实现自动驾驶的精准定位和准确授时,列车首次应用了北斗导航系统。中车长客联合相关企业,共同搭建了用于测试导航系统的试验台。最终方案的可行性得到验证,北斗导航与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互联互通,高铁+北斗的强强联合成为可能。
在湖南株洲“田心塅”,坐落着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10多分钟,这里能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的上万个部件,集结全球产业链顶尖专家;最快只要8个月,这里就能研制出一列新型列车……
速度的背后,是强大的产业协同力。
在中车“链长”旗下,很多“主机厂”担任“子链长”角色。如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称“中车株机”),每年200多亿元产值中,有上百亿元面向产业链上游各类企业采购,每种零部件产品质量、供货效率,牵一发而动全身。
“加盟”中国中车产业链,“门槛”很高。装备每个种类的部件,一般都有2至3个达到技术“门槛”的供应商,家家都需要以高于国标的质量水平相互竞争获取供货资格。中车产业集群上中下游企业合作与竞争交织,形成了发展“共同体”,为产业整体带来了强大的韧性和抗压能力。
中车株机工作人员介绍,依托自行研发的应用软件,“子链长”与链上企业物流配送使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网络,在长期的磨合中探索出妥善运用汽车、火车、飞机、轮船运输的“多式联运”物流通道。中车株机产品卖到哪里,及时、优价、安全的供应链和物流保障就延伸到哪里。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属于高度复杂的技术系统。为解决生产协同问题,中车株机联合相关方建立平台,成立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平台带领大批“链企”和科研单位,以项目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在轨道交通运行质量检验监测服务、温度传感等领域,不断取得合作成果,共同将产业链打造成技术链、创新链和价值链。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当前产业链集群融通和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背景下,企业供应链由最初的买卖关系向合作伙伴关系迈进,中车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已经不单是行业的被动跟随者,已由原来的配套供应商逐步成为供应链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地理空间“聚集”,到研发创新“协同”,到发展壮大“裂变”……“田心塅”通过供应链协调、集群化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集群融通。
孙永才说,为推动技术迭代,中车与17家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和高校、70家产业链及战略供应单位、338家业内骨干企业组成自主创新联合体,引导300余家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零部件供应商参与设计……
在青岛的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调试线上,一列5节编组的高速磁浮列车在轨道上稳稳悬浮、启动。
“列车长130多米、重300多吨,如此庞然大物悬浮在轨道上以时速600公里‘贴地飞行’,需要突破大量关键核心技术。”中车四方副总工程师丁叁叁说。
悬浮导向系统是高速磁浮列车的关键核心技术。中车四方研发团队进行了13个月的技术攻关。这套悬浮系统响应时间达到毫秒级、间隙波动控制在±4毫米范围内。
1000多公里外,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同样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研究所副总经理刘海涛介绍,他们成功研制了基于自主芯片的超大功率牵引变流器,同步开发了从芯片、源代码到操作系统自主可控的牵引控制系统。
同在株洲的时代华鑫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也加入其中。公司总经理兼首席专家张步峰带领团队,数年如一日,不畏艰难,成功研发出用于高铁牵引系统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这种新材料被称为“黄金薄膜”。
天桥嘉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5年多,通过加入中车产业链,先后研制5G+远程操控智慧天车、热轧板坯库无人天车、钢板搬运无人天车等系列产品,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联诚集团通过长期潜心研究与试验,相继攻克活塞杆拉伤、减振器密封、橡胶关节开裂等难题,使中车研制的减振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联诚集团也从一家人员包袱重、劳动生产率低的传统企业,变身为实力雄厚的轨道交通专业化部件制造商和供应商。
今年6月,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设计制造的印尼雅万高铁联调联试综合检测列车运行时速首次达到350公里。雅万高铁全套采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标准建设,从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经营开发等高铁建设运营全过程全部采用中国方案,意味着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成功落地。
领跑产业高端,1个“链长”和6900余家“链企”的故事还将延续……
来源:新华社 苏晓洲 樊曦 戴斌
投稿/建议:geyan@ccpit.org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关注 | 多个国家的进出口关税有调整!
最新 | 商务部公告!终止→
分享 | 全球金融稳定仍面临潜在风险